欢迎来临国鉴资质(北京)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 联系我们
| 在线申报
证书查询
本站热词:资质 标准
国鉴资质(北京)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开发区南区漷兴三街1号-A872
官网:www.315cgov.cn
电话:010-57737555、 400-806 5675
邮箱:GJZZ@126.com
新版《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GB 21258—2024)强制性国家标准已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于2007年首次制定,先后于2013年和2017年进行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新标准不仅适用于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及热电联产机组,还将循环流化床机组纳入范围,基本实现煤电的全覆盖。标准修订后,能耗准入指标更严格,亚临界与超超临界机组等现役机组平均煤耗收严至/千瓦时302克标准煤左右,将有效推进现役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工作。新建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能耗准入值分别压减1克和3克标准煤/千瓦时,其他类型机组能耗准入值压减10克标准煤/千瓦时,全面提高燃煤电厂新建项目的准入门槛,推动新建机组采用更高效率、更大容量、更高参数的发电技术。标准实施后,预计到2030年,煤电行业平均煤耗将降至302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可累计节能约0.6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亿吨,实现显著的节能降碳效果,有力支撑电力碳达峰乃至国家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4月1日起,互联网平台及产品服务个人信息处理、智能门锁网络安全、能源互联网系统、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人造板及其制品、文物出境审核规范等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开始实施,将为规范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交流提供标准支撑。
3月29日,2025中关村论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邓志勇,北京市政府副市长孙硕出席并致辞。论坛提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标准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要完善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政策措施,发挥标准引领作用释放创新动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加快未来产业标准布局,持续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一批标准稳链标志性项目,以标准链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深化标准国际化合作。
4月1日起,18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批标准涵盖多个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包括铸造、有色、化工、建材、矿山、机械、交通、农业、电工电子、食品、废弃处置等。此批国家标准重点针对以往企业碳排放核算“边界不清、难以互认”的问题,对“算什么,怎么算”提出统一要求,明确各行业核算边界、排放源识别、活动数据采集及排放因子选取等规则,为企业精准计算与报告碳排放构建了规范化路径。通过核算工艺流程排放,企业可锁定高碳环节,有针对性地实施节能降碳措施,引导技术创新,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该系列标准的编写按照GB/T 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要求,遵循与ISO 14064-1《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核算和报告要求》一致的原则,将为企业应对国际碳贸易壁垒提供技术支撑。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在标准制度、标准供给、标准国际化等方面进行创新试点,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标准化成果。2022年以来,上海牵头制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71项,培育“上海标准”31项,新增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专家200余名,新增新型标准化组织30个,着力打造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开放示范城市。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2025年第4号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发布《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国家标准。这是我国研制发布的首个数字化转型领域基础架构类国家标准,对数字化转型领域标准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3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邓志勇在京会见丹麦国家标准化机构负责人简斯·海德。双方就中丹标准化合作进行了交流。邓志勇表示,今年是中丹建交75周年,持续推进双方在标准化领域的合作有利于为双边关系深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希望未来双方在绿色转型、循环经济、船舶海洋等领域开展更多务实合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市场监管业务的支撑保障作用,根据《市场监管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国市监办发〔2023〕36号)等有关规定,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工作。经各单位申报、业务主管司局初审、专委会专家评审,拟对《经营者反垄断合规管理体系 一般要求》等44项标准予以立项,现将标准项目名称、申报单位予以公示(名单见附件)。
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冰箱保鲜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针对冰箱保鲜性能的国际标准,为提升冰箱保鲜性能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技术规范,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标准空白,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和消费提档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新版《消费品售后服务方法与要求》(GB/T 18760—2025)国家标准,新标准将于2025年5月1日起实施。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升级,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需求从基础保障向品质化、多元化转变。互联网经济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了远程诊断、智能客服等新型售后服务模式。新标准聚焦新技术应用、服务质量提升,提出了及时响应、专业可靠、便捷可及、公开透明等4项售后服务总体原则,进一步强化了生产者、销售者、授权服务商等售后服务组织及其服务人员的要求。结合新形势,补充了配送、延保、回收等售后服务类型,以及基于网络化、数字化的售后服务方法,进一步强化了有关消费者数据隐私保护的要求等。